登革热(dengue)的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

    3,470

明天,市疾控中心来我院督查登革热防治情况,趁今夜值班先学习一下。

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,主要在东南亚地区流行,每年的5~11月份高发。

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:

1、发热:突然发病,体温迅速达39℃以上,一般持续2~7日,头痛,肌肉、骨关节剧烈酸痛;

2、皮疹:部分患者发病后2~5日出现,可为斑丘疹、麻疹样皮疹、猩红热样皮疹、红斑疹,稍有刺痒;

3、出血倾向:鼻衄、皮肤淤点、胃肠道出血、咯血、血尿、阴道出血等、淋巴结肿大;

实验室检查:

1、血常规: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,至出疹期尤为明显;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,淋巴细胞相对增高,部分病例血小板减少,最低可达13×109/L。

2、尿常规:出现蛋白、红细胞、白细胞。

诊断:

在患者的血清中检出登革病毒抗原,可作为明确诊断依据。检测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NA,其敏感性高于病毒分离,可用于早期快速诊断及血清型鉴定,但技术要求较高。

在门诊中如遇到发热的患者,应该询问:有无外出史(特别是登革热高发地区)、登革热患者接触史;如果遇到高热,全身疼痛,明显乏力的患者,在第一次退热或第二次高热时出现皮疹,有淋巴结肿大,白细胞数减少等,即可考虑为登革热。

对可疑患者应在有纱窗纱门的病室内就地隔离观察,时间应不少于5日。

鉴别诊断:流感、麻疹、猩红热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鉴别

治疗

无特效治疗方法,一般为对症治疗(一般治疗、降体温、补液、降低颅内压、止血等)。

预防:

1、管理感染源;

2、切断传染途径,防蚊、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;

3、保护易感人群

总结:高热、皮疹、白细胞低、血小板低就应该高度警惕。

消息盒子
# 您需要首次评论以获取消息 #
# 您需要首次评论以获取消息 #

只显示最新10条未读和已读信息